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动态

马牌机电:跨运车最突出的设计体现在哪?

在集装箱搬运设备中,跨运车能脱颖而出,关键在于其围绕“高效、稳定、灵活” 打造的三大核心设计——跨式车架、自适应吊具与重载稳定系统。这些设计精准解决了场地限制、多箱型适配、重载安全等行业痛点,成为其区别于叉车、吊车的独特优势,也是支撑其高效作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image.png 

最具辨识度的,当属“跨式车架结构”。不同于叉车、吊车需从侧面或顶部“借力”作业,跨运车采用类似“门框”的跨式车架,两侧车架通过横梁连接,形成可容纳集装箱的“通道空间”。这种设计让跨运车能直接从集装箱上方跨入,无需预留宽大连通道,场地利用率提升30%以上。例如在密集堆场,跨式车架可让设备在5米宽的通道内灵活穿梭,而传统叉车需8米以上通道才能转弯;同时,车架采用高强度钢材分段焊接,主梁厚度根据吨位适配(12-30毫米),既保证承重能力,又通过“中空减重设计”控制自重,避免对地面造成过大压力,适配多种场地条件。

image.png 

自适应吊具系统是跨运车“适配多场景”的核心设计。吊具并非固定尺寸,而是通过液压缸驱动的伸缩结构,可在2.4-8米间调节长度,覆盖 20 英尺、40 英尺及特种长箱,无需频繁更换吊具。更关键的是,吊具配备“水平补偿”与“压力感应”功能:当场地倾斜或集装箱重心偏移时,水平补偿油缸可实时微调吊具角度,保持集装箱水平;压力传感器则监测各吊点受力,偏差超5%时自动报警,防止偏载导致的箱体损坏。比如处理40英尺重箱时,吊具可自动伸长至6米,同时通过压力感应确保4个吊点受力均衡,作业安全性大幅提升。

image.png 

重载稳定设计是跨运车“扛重不晃”的关键保障。行走装置采用多轮组或宽基轮胎(宽度30-60厘米),接地压强最低降至0.3MPa,避免重载下陷;车架底部增设“辅助支撑梁”,吊装超60吨重箱时,支撑腿可向外展开,扩大支撑面积,稳定性提升50%。动力与液压系统也做了针对性设计:双泵或三泵联动提供持续动力,独立冷却系统避免液压油温过高;发动机功率根据吨位匹配(150-400kW),确保起升、行走动力充足,即使扛着120吨重箱,起升速度仍能保持0.3-0.5米/秒,兼顾稳定与效率。

image.png 

从跨式车架的空间优化,到自适应吊具的多场景适配,再到重载稳定系统的安全保障,这三大设计共同构成跨运车的核心优势。它们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相互协同——跨式车架提供作业基础,自适应吊具解决适配难题,重载稳定系统保障安全,最终让跨运车成为集装箱搬运场景中“高效、灵活、可靠”的代表设备。

暂无
  • 账号登录
社交账号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