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动态

马牌机电:轮胎吊——打破传统,重塑起重作业新格局

在起重设备领域,传统轨道式起重机、固定式龙门吊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,但受限于“固定轨道依赖”“空间利用率低”“场景适配性弱”等短板,难以满足现代物流、港口、基建等场景的高效作业需求。而轮胎吊凭借灵活创新的设计,打破传统起重设备的局限,从作业模式、空间利用、场景适配等维度重塑起重作业新格局,成为现代起重领域的核心装备。

image.png 

轮胎吊的首要突破,是打破了传统起重设备“轨道束缚”的作业模式。传统轨道式起重机需预设固定轨道,作业范围被严格限定,调整轨道不仅耗时耗力,还会中断生产流程——某港口曾因扩建轨道,导致3天内部分起重作业停滞,直接影响近千箱集装箱周转。而轮胎吊采用橡胶轮胎驱动,无需轨道支撑,可在水泥地、沥青地等平整场地自由移动,作业半径随需求灵活调整。以长三角某集装箱港口为例,引入轮胎吊后,无需再为调整作业区域铺设轨道,单台设备日均作业范围扩大3倍,紧急调度响应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5分钟,彻底摆脱了传统设备“画地为牢”的困境,实现“哪里需要,就到哪里”的灵活作业。

image.png 

在空间利用维度,轮胎吊颠覆了传统起重设备“粗放占用”的局限,重塑高密度作业格局。传统固定式龙门吊因结构庞大,需预留宽阔的操作通道和安全距离,导致场地利用率不足50%;而轮胎吊采用门型车架设计,可跨骑货物上方作业,车身紧凑且最小转弯半径仅6-8米,能在10米宽通道内灵活穿梭。某内陆物流园曾因传统设备占用空间大,1万平方米场地仅能堆存800箱集装箱;引入轮胎吊后,借助其4-6层堆垛能力与紧凑作业模式,相同面积场地堆存量提升至2000箱,空间利用率突破90%,相当于“用同样土地,干出两倍活”,有效破解了土地资源紧张地区的起重作业空间难题。

image.png 

场景适配性的全面升级,更是轮胎吊重塑起重格局的关键。传统起重设备往往“一机一用”——比如车间内的桥式起重机无法用于户外工地,港口的大型龙门吊难以适配小型物流中转站。而轮胎吊通过模块化设计,可根据场景需求快速调整配置:在化工园区,加装防爆装置与气体检测系统,就能安全搬运危险品;在风电基建现场,更换大跨度门架与高强度吊具,可轻松起吊直径5米以上的风电叶片;在小型工厂,小型轮胎吊凭借灵活机身,能在车间狭窄通道内完成设备装卸。某装备制造企业曾需同时配备桥式起重机、汽车起重机两种设备应对不同场景,引入多功能轮胎吊后,单台设备即可覆盖车间装卸、户外转运等需求,设备投入成本降低40%,维护效率提升60%。

image.png 

如今,随着智能化、绿色化技术的融入,轮胎吊对起重格局的重塑还在深化——远程操控系统让操作员无需直面恶劣环境,新能源动力使其碳排放降低70%。从打破轨道束缚到优化空间利用,从适配多元场景到推动绿色智能升级,轮胎吊不仅是一款创新设备,更以“灵活、高效、多元”的特性,推动起重作业从“传统固定模式”向“现代灵活模式”转型,为各行各业的高效生产注入新动能。

暂无
  • 账号登录
社交账号登录